赵氏四味坊稷山麻花是位于山西运城市的品牌,始于 2005 年。
稷山县飞凯达食品有限公司是该品牌的运营方,注册地址为稷山县振兴北路师范南。旗下赵氏四味坊稷山麻花作为食品佐料|麻花品牌,在其垂直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。
赵氏四味坊麻花始于1821年,传统糕点小吃品牌,集传统面食生产、销售、服务于一体,享誉河东地区乃至三晋大地规模较大的麻花生产专长厂家。
稷山县飞凯达食品有限公司是禀承百年品牌“赵氏四味坊”传统技艺、融汇现代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新型企业,是目前享誉河东地区乃至三晋大地规模的麻花生产专长厂家。公司以生产“赵氏四味坊”麻花为主导产品,同时兼营稷山板枣等山西名、特、优农副产品。
飞凯达公司的前身“赵氏四味坊”,始创于清道光元年(1821)。当时,稷山勋重村赵泰来继承祖业,务农兼商,先在本村和邻村开设磨坊、油坊、醋坊、碾坊、染坊等,后在县城和翟店铺开设“德盛”、“德盛亨”“瑞盛俊”店铺字号,主营粮油杂货,兼营自制麻花;同治三年(1864)左右,赵泰来长子赵秉彝,接手掌管店铺,主营麻花,此为“赵氏四味坊”第二代传人;光绪二十五年(1899),赵秉彝之子赵玉珍,作为第三代传人,面对遭遇丁丑凶荒,当地百业凋零,店铺几近倒闭的危难处境,毅然率兄弟们渡河西上,另谋生路,在陕西西安灞桥开设新店“赵氏四味坊”,在周至县城开设新店“世盛公”,正式亮出“四味麻花”招牌,很快在三秦大地叫响。
1933年,第四代传人赵玉珍之子赵瑞鸿,在民国乱世接手祖业,惨淡经营、麻花生意不仅闻名秦晋,而且拓展到北平一带,一直苦撑到抗战爆发才被迫歇业。第五代传人赵瑞鸿之子赵克明虽自幼研习祖业,掌握麻花秘诀,但因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不断,“赵氏四味坊”作为私营企业一直难以恢复,使赵氏后人引以为憾。
1992年,在改革开放大潮中,赵瑞鸿之子赵天禄、儿媳王青艾,作为赵氏第六代传人,毅然下海经商,创办了飞凯达食品有限公司,恢复“赵氏四味坊”这个百年品牌,一直专注于传承历史面食文化,研创开发“四味坊”麻花品牌,先后推出五谷香、爽心甜、到口酥、家常脆、麻辣香、巧克力等麻花产品和组合型、单品型、礼品型、休闲型等规格以及六大系列32个包装,实行公司化运作,产业化经营、专长化销售,产品己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。特别是2009年,公司投资400多万元建成的新厂区,总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。采用专长生产设备,并使用T然气作为燃料,真正实现了AN全生产、清洁生产和规范管理、科学管理,从而迈上了现代化企业的跨越发展轨道。
此刻,在首页号平台数据库中与赵氏四味坊稷山麻花匹配的品牌有:问候自然小麻花—深圳市问候自然实业有限公司运营, 陈昌银麻花—重庆市磁器口陈麻花食品有限公司运营,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—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运营, 陈吉旺福麻花—重庆市南川区陈吉旺福食品有限公司运营, 陈建平麻花—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老街陈建平麻花食品有限公司运营, 津卫浓麻花—天津市津祥斋食品有限公司运营, 宏德康麻花—杭州宏康食品有限公司运营, 余福记麻花—陕西三秦香食品有限公司运营, 众望小麻花—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运营, 津顺祥麻花—天津市什祥斋食品有限公司运营, 这些品牌在市场知名度、历史沉淀、用户口碑、市场定位等方面可能各有不同,但其产品线却多有重叠,为消费者的多元化选择提供更多空间。